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78章

關燈
揚州, 天底下第一等繁華去處。而本朝能夠興盛到如此地步,一個是因為鹽, 朝廷官鹽設定南北兩處, 一處就是揚州。另一個就是運河,大運河浩浩蕩蕩溝通南北,沿途有多少城市?這些城市大都因為運河發達繁華起來。

特別是幾大鈔關設置的城市——北京、天津、臨清、淮安、蘇州、杭州, 當然也包括揚州。這些城市受到運河的輻射與供養,可以說是金銀遍地。

只不過揚州因為這運河, 多少還要擔上一些幹系!

都知道京杭大運河溝通了南北水系,其中黃河、淮河也都總括其中。距離揚州近的就有淮河, 而淮河自身河道水患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 再加上黃河奪淮入海, 即是說揚州通過運河手黃河、淮河影響很深。

現下揚州一帶雨不停, 往北一些淮河地方也差不多是如此, 於是大量的雨水自淮河反湧入大運河, 再加上大運河本身早就已經漲起來了。現在,揚州附近的大運河堤壩早就危如累卵!

揚州城危險倒是不大, 一個是地理上的因素,就算潰堤了這邊受到的影響也有限。另一個則是朝廷看重揚州, 到時候真的支撐不住了,也是在別的地方洩洪,確保揚州無虞。

也是因為後一個原因,揚州下轄的縣城,高郵、寶應、儀征、維揚等越發緊張了——離揚州如此之近, 最容易成為這個‘替罪羔羊’。這時候幾個縣的官員鄉紳都在想辦法到處活動,特別是縣裏有人在朝廷做官的,紛紛往朝廷去信說明。

所謂朝裏有人好辦事——時人重宗族,朝廷裏做官做的再大也不願意宗族家鄉遭難!只不過有關系的不是一兩家,富庶的州縣麽,總是出讀書人,讀書人一多做官的自然也就多了。

這時候就看誰的關系多,誰的關系硬了。

只不過這些都是大人物要想的事情了,對於升鬥小民來說,大都只看得到自己面前的一畝三分地。之前趙鶯鶯一家覺得揚州城裏亂成一鍋粥了,那是因為他們還沒見過別的縣城情況,沒見過鄉村裏的情況。

特別是鄉村裏,去年的旱災就損失不小,今年又來了一回。旱災之後本指望種下秋糧,至少收成一季有個活路。但是現在雨這樣下,誰都知道活路是不用指望了。

去年旱災大多數的鄉村都沒有出什麽亂子,這是因為鄉民們大都有藏糧的習慣。就算沒有的,在旱災之初也能擠出一些錢買些糧食來吃。今年就不同了,存糧在去年大都已經吃完,現在除了富裕的農戶,大多數人家都在發愁!

揚州城裏吃高價糧在於一個肯不肯的問題,只要他們舍得,大多數人還是拿的出這一點錢的。就算是最赤貧的揚州人也是這樣,所謂破家值萬貫,總有一點家當可以拿來想辦法。

但對於這些鄉裏村人來說,這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。有錢就能,沒錢就不能。

而吃飯也就算了,到底是魚米之鄉,一般來說活人都餓不死——村裏有漫山遍野的草木,中間很多東西都能吃。而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河網密集的鄉村就是荷塘裏的魚蝦蓮藕之類都能支撐一段時間了。

更讓人揪心的是活命問題。

“運河大堤會不會潰堤?”

“就算運河不會潰堤,上游的淮河、黃河呢?黃河和淮河大洪不是一天兩天了,特別是咱們這邊受淮河影響那麽大!到時候他們出了事兒,河水一定倒灌運河,,咱們這邊免不了被淹!”

“就算不淹也沒什麽活路了,這幾天裏長們日日組織防汛。村子裏的青壯晚上都在河堤旁邊巡視,河水就比河岸低上幾寸,這雨再下下去,誰知道什麽時候就漫過來了。咱們啊也不用等淮河水了,本地的河水就夠咱們消受了!”

這還是能清清楚楚想事情的人說的話,想不清楚,或者不願意想清楚的早就亂了套了。

一開始大家還有一點兒希望——雨明天就停下來了,一切都還有救!但是漸漸的大家都放棄了。陸陸續續,鄉村人家都收拾起自家全部的財產,有騾馬牛這樣牲口的人家就用牲口拉車裝走。沒有牲口的人家,或者由人推板車,或者肩扛手提,帶上最重要的家當上路。

縣城下的鄉村就往縣城走,州城下的鄉村就往州城走。路上泥濘難行,天上不停的下雨,這絕不是趕路的好時候,但所有人都在咬牙忍耐,頂著風雨往城裏走。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不明所以,累在半路就不肯走。可是再溺愛孩子的人家這時候都不會松口,或打或罵,驅趕著孩子重新上路。

從上空來看,就像是一叢一叢的涓涓細流匯入城市,又像是螞蟻搬家一樣往新的巢穴趕。

而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活命。

揚州為州城,下面直轄的鄉鎮也不少,一日一日地都往揚州趕,揚州的官員也不敢輕忽——如此多的新來人口進入揚州,可是很難治理的!誰也說不準最後會不會引起民間騷亂。

所以除了開始一兩日湧進的災民,剩下的都讓安置在城外。只有登記自家在揚州城親戚朋友的名字,最後通知到人家,有人來作保領人的才在每天開城門的一個時辰裏讓進。

“張牛張虎劉莊三家,報名的保人是一家人?”負責登記的文書皺眉。

被叫到名字三人還沒有說話,旁邊的一個婦人,也就是劉莊的老婆、張牛張虎的妹妹,張大姑先趕緊堆笑說話:“我們三家是親戚,找的城裏親戚自然是一家了。不過這也是合規定的,這一家分了三家可是分家了的。”

那文書似乎有些不耐煩,但最終也沒有發作出來,只甩下一句:“等著吧!”

“大妹,你說,你說這件事能成?”大哥張牛有些猶豫:“之前咱們在趙老三家裏的時候可把人得罪了,這時候他們裝聽不見不肯來保人可怎麽辦?”

張大姑瞪大眼睛:“他敢!我們娘還沒死呢!娘雖然在家裏說話沒什麽分量。那也是做娘的,真的鬧起來還降不住?”

上一次沒有來揚州城的張虎則想的更多,看了看周遭亂糟糟的災民們,低聲道:“話是這麽說,但是...大妹,你也看見了,這些日子人人都報了親朋名字上去,但是來作保接人的有幾家?”

到底是揚州下轄的鄉鎮,揚州城裏多少都有些關系,最多就是關系遠近而已。近的有父子血親這種,原的多少也能找到一個同鄉。但是收到官府的信,肯來作保的人卻很少。

原因也很清楚,這些人是親戚、朋友、同鄉,來到揚州是逃難來的。若是本身有一點兒家底還好,但絕大多數都是窮人,被兩年接連的災害折騰空了積蓄。這樣的他們要在揚州城裏生存,談何容易!

現在揚州城裏自己人都快生存不下去了!

而這些人是自己帶進來的,到時候沒有活路了最終還是要找到自己頭上。撒潑、放賴,總之能賴上就是好!雖說只要扛得住就不一定吃虧,但是誰願意多這麽一個麻煩?

張大姑看了看自己的丈夫劉莊,以及幾個孩子,咬咬牙道:“一定回來的,娘總不可能看咱們去死吧?”

這話也不知道她是說給兩個兄長聽的,還是說給自己聽的。

與此同時,揚州每家每戶聽到敲門聲多了起來,都是官府派人下來詢問要不要作保去領人的。

這一日趙家和平常沒什麽兩樣,一家人都聚在正房堂屋裏,王氏織綢,方婆子做鞋。趙鶯鶯打結子,趙蓉蓉做繡活兒,趙芹芹還在那裏練習縫紉的針法。就連趙蒙也捧著不知道翻了多少遍的圖畫故事書再來一遍,只有趙吉一個大老爺們實在沒事做,只坐著發呆。

於是敲門聲響起的時候是他過去開的門。

“誰啊!”“趙老三,是官府的大人來了!”

一聽是巷子裏牌長的聲音,趙吉趕緊過去開門。原來是巷子裏的牌長帶著一個另一個人來到,兩人都穿蓑衣戴鬥笠,趙吉心裏猜測這該是個差役之類。至於說真正的大人,那怎麽可能來他家。

果然,那人自報身份:“什麽大人,不過是衙門裏一個賤役而已!今日過來是來詢問太平巷子幾戶人家的——你們有親戚過來投奔。”

說著把張大姑一家的籍貫、人名等一一報上,又問:“這是你家親戚?”

趙吉把人迎了進來,道:“算是我家親戚罷。”

“你可願意為他們作保?”差役又例行公事一樣問了一句。

趙吉這時候猶豫了,差役也不覺得有多奇怪,這種事情這些日子見得多了。

在旁一直聽著的方婆子卻忍不住了:“吉哥兒,這事兒你得幫幫忙。大姑他們雖然不姓趙,但是也是我生的——我曉得之前他們不地道,但你看在我這個做娘的份上,這一次幫幫他們,這可是活命的事兒。”

“娘!”趙吉叫了了一聲,卻不好說什麽。

王氏比趙吉好開口,便道:“娘,您也別為難吉哥了。您想想看,作保領人是一件小事,要是只是這件事,吉哥二話不說這就答應了。但是這件事決計不止如此的,後頭人來了要住房子要吃飯,這可是幾大家子呢!”

王氏抿了抿有些幹的嘴唇,冷靜道:“到時候人進來怎麽說?您是知道的,張家人沒錢——可不是要找吉哥!不然看著他們活活餓死不成。只是找吉哥,幾個又能如何。您是知道家裏的,去年到今年的三月算是賺了點錢,但是買房子的開銷,應付這次大災的開銷,家裏其實也緊張的很...”

“吉哥是您兒子,所以他肯定顧上您老。吉哥是孩子們的爹,肯定顧上孩子們。吉哥是我丈夫,肯定顧上我。甚至就算分家了,幾個也是大伯子二伯子的親兄弟,多少也會幫扶那邊一些。但是現在來的張家人,吉哥實在是顧不上了!”

王氏說的話很不好聽,但是實話就是這樣,方婆子頭腦清楚何嘗不知。可是她有她的難處,她只能拉著趙吉的手:“吉哥兒,這一次算是娘求你...娘保證,等到大姑他們進城來之後,一定不強求你幫他們,只要把人領進來就好。”

王氏嘆了一口氣,避開了這個場面,全憑丈夫自己做主——其實她也知道,方婆子這個保證虛的很,到時候人快死在眼前了,她能不管?

趙吉內心也很煎熬,一面知道這件事不能管,一面又見不得老母親這個樣子。最終值得沈聲道:“娘,人我給領進來,只不過有一樣,我不會把人領進家裏,進了城之後我是不管的。”

得了兒子這個允許,方婆子已經歡喜的不行了,抹去眼淚道:“聽你的,娘都聽你的!”

說完話趙吉就在差役帶來的文書上簽字了,示意自己願意給這家人作保。

差役一邊把文書用油紙袋封好,一面叮囑趙吉:“現在城門每日只開一個時辰,明日卯時之前到南門領人,你要是不去,他們也是進不來的。”

趙吉第二天吃過早飯就穿上所以戴上鬥笠王揚州南門走,越走近南門就越覺得觸目驚心——許多好不容易進了揚州城的災民滯留在這裏,雖然官府已經盡力驅散了,但是依舊各色人等人滿為患。

有點家底的這時候都應該揚州城裏找房子了住下,打發暫時的生計。而滯留在這裏都是沒錢的,因為城南本就是揚州城最窮的地方,在這裏搭建一些破爛草棚,是沒有人管的......

到處都是亂七八糟胡亂堆積起來的棚子,這些棚子如何能避雨水?往往是草棚外下大雨,草棚裏面下小雨,住在裏面拿各種瓦盆接水,罐子盆子擺了一地。而有的草棚底下能壓一張油氈布,避雨效果好得多,這就算是不錯了!

很多草棚前面燒著一小堆火,上頭吊著一個瓦罐,裏面煮著些什麽。有些只不過是熱水,好些的能有一些碎米、雜糧煮粥,於是飄散起煮熟的谷物的香味。

看著這些人雙眼麻木無神,似乎不知道未來日子如何的樣子,趙吉心裏不忍,只是自己也沒什麽辦法。只得低頭走路,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南門。這時候來作保領人的人已經排起了一個不長不短的隊伍,趙吉趕緊趕過去站在了隊伍尾巴尖上。

“趙吉,太平巷...這是你對吧?”坐在城門的文書和趙吉核對身份,趙吉把自己的戶籍呈上驗證。

一切沒問題之後,文書對他點點頭,讓他站到一邊。

卯時,城門開,差役分作幾班去城外難民堆裏找人。只有那些確定有人認領的才可以按照次序進入揚州城。

“劉莊,妻子張氏,三兒兩女。”差役核對的很快,立刻讓他們跟上。周圍人看向張大姑一家投以羨慕的眼光。

張大姑一家忙不疊跟上,跟上之後她才發現差役並沒有叫她兩個哥哥的意思。忙道:“大人,我兩個大哥家裏怎麽沒叫上。”

差役本就大多沒有好脾氣,再加上這些日子忙著災民的事情,人都暈頭轉向了,心情更差。回頭就沒好氣道:“誰知道!這又不歸老子管!名錄上只有你家——快走!走不走,不走就別走了!”

張大姑心裏焦急,然而無法,只得閉上嘴再不說話,跟著差役往平常不讓接近的城門方向走。

所有允許進城的人站在城門前。不允許的則被臨時調來的兵馬營的人圈在之外,不允許靠近。到了時候城門打開,城門前的人立刻進城。被圈在之外的人眼睜睜看著,有的心裏不信邪,偷偷摸摸想混進去,立刻就有當兵的一鞭子抽過來,留下極深的血痕。

張大姑舉目四顧,哪裏還找得到趙吉,實際上她也摸不準來接她的是趙吉還是方婆子。

劉莊抱著一個最小的兒子,另外兩個大一些的孩子能幫著照顧弟妹倒是讓他輕松了一些。他急急忙忙對張大姑道:“娘子,現在我們怎麽辦?”

從鄉下到揚州,他是帶著家當的。但是他也知道,靠這些在揚州城裏可活不下去。張大姑去過太平巷子,路熟的很,立刻道:“和我走,我去找我娘。”

趙吉先張大姑一步回來,一進大門方婆子就往他身後張望。趙吉擺擺手道:“娘,別看了,開城門的時候我就回來了,和他們並沒有遇上。”

方婆子有心埋怨幾句,但想到現今的境況,最終也只能嘆氣。

趙吉見她這樣,只能再次道:“娘,您改記得的,您答應我的,人進城之後就不再管了。”

為了這件事,趙家一家很是沈默。只不過這沈默很快被打破——張大姑找上門來了。

大門被敲的砰砰作響,不過當初這可是殷實富裕人家的宅子,有高墻自然也就有十分結實的大門。門板十分厚實,用的也是上等的鐵木,門閂壓的牢牢地,就是五六個壯漢也撞不開。何況現在只不過是人敲幾下。

趙吉並沒有急於開門,他在等。

果然,外面的人沈不住氣了,一個婦人的聲音哭號起來:“三弟,三弟,你行行好給開個門!我是你姐呀!你不知道,咱們鄉下遭難,實在是過不下去了,只得來揚州討生活。我曉得你是好心人,不然也就不會作保領人了。你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,開開門救救我這一家子的人命吧!”

“你開開門,這次你所有的外甥外甥女都帶來了,最小的外甥才三歲。大人也就算了,你忍心看著小孩子遭罪?”

一聲聲哭號和哀求,倒是和上一次張大姑跋扈的表現截然不同。只不過在張家大門一直紋絲不動後,她一改苦苦哀求的聲音,開始破口大罵起來。

“趙老三,你做的什麽缺德事兒?既然都把我家領進來了,就應該顧上我家的死活啊!這時候又不管,那就是要殺了我家!我告訴你我家要是有人出事兒,那就是你造的孽!到時候追魂奪命一定只找你!”

王氏聽分明之後冷笑,對方婆子道:“娘,您聽到了吧,這就是您的女兒。吉哥只要不如她的意就是這樣的詛咒,這算什麽?她難道不知道她能進城是因為吉哥?”

方婆子也無話可說,只得站在門口隔著門縫道:“大丫頭,別再說了,你們能進來還多虧了你三弟弟。現在這麽說,那是寒了人心!”

聽到方婆子的聲音,張大姑立刻扒到門上:“娘,娘,你在的!你給我開開門啊!我是你大丫頭,你救救你大丫頭和外孫們!”

方婆子不忍,想伸出手。王氏卻拉住了婆婆的手:“娘,不能的。那是你大丫頭,那是你外孫。但是這宅子裏是你什麽人?吉哥是你兒子,蓉姐兒他們是你的親孫!接人進宅子住是小事,養活他們做不到啊!”

方婆子頹然地放下手,含著淚對外頭道:“大丫頭,娘對不住你,這事兒不成的。你三弟弟家如今也難——整個揚州城除了真正有錢的那些人家,其實都難的很!”

張大姑聽了之後楞住了,但是很快又叫了起來:“對不住,對不住!對不住有什麽用?當年你要嫁人的時候就拋下l哥哥們和我,也是一句對不住!可是你知道你的一句對不住之後我和哥哥們過的是什麽日子?你在揚州享福的時候,我們吃盡了苦頭!”

“而如今你還是一句對不住,你知道這一句對不住就是要我去死麽!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